V ART CENTER
  • EXHIBITION
    • Up Coming
    • Current
    • Past >
      • 2015 >
        • 新游戏 NEW GAMES
        • 希腾电子—流水线项目展之二 ​Prototypes Duplicates and Cast-off — Assembly Line Project 2
        • 不翼而飞影像作品展
        • Uk-UalLCC-photo MFA Group Show
        • 有保障,很稳定。— 流水线项目展 Assured Stability—an Assembly Line Exhibition
        • NO APPLE NO SHOW 用户展
        • The Dissident Compulsion, conflict and contempt
      • 2014 >
        • 吉福岛 GIF ISLAND—苗颖个展YING MIAO
        • 彩虹幻象 Rainbow Loom-苏珊·安克 Suzanne Anker
        • 青春之泉—张天军 IN SEARCH FOR THE FOUNTAIN OF YOUTH — ZHANG TIANJUN
        • TO_SH Torino Shanghai. Dialoghi d’arte
        • 炸金花News from Nowhere — 叶甫纳 Ye Funa Solo Exhibition
        • “工具展”
      • 2013 >
        • 异己 | DISSIDENT — 周明作品 | ZHOU MING
        • ART THAT HEELS - 2013 ELLE 25th ANNIVERSARY SPECIAL PROJECT
        • 星际大战-胡任乂作品 /THE WAR OF THE WORLDS -Hu Renyi Project
        • MAKE+3RD STOP MAKE+LAB
        • ART-BA-BA流动空间:“群岛” Art-Ba-Ba Mobile Space:"Archipelago"
        • 磁场 :毕蓉蓉&张如怡 CONVERGING ENERGIES:Bi Ringrong & Zhang Ruyi
        • 太阳 THE SUN
        •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 5月影像季 SVA VIDEO TRIP
        • Show Room : 陈天灼&上官喆
        • Monica Dematté' curating
        • 机器视觉 Machine Vision
        • ARTBABA流动空间压路机项目之:群展“夜袭” the Road Roller project:Night Strike
      • 2012 >
        • TOF 小组 TOF-ART CHANNEL@视界艺术中心 vartcenter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 同步Update
        • 为了明日的聚会 All Tomorrow’s Parties
        • 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的吸引人?JUST WHAT IS IT ABOU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AT MAKES IT SO APPEALING?
        • 今日美术馆:2012之舟,优秀作品巡展 上海站 Today Art Museum: The Boat Of 2012 Winning Artworks tour Exhibition -Shanghai
        • 北欧摄影展NORDIC PHOTOGRAPHY EXHIBITION
        • 2012第九届上海双年展特别项目“中山公园计划” 《隐性脐带》—2436a展The 2012 9th Shanghai Bi
        • 杜撰MAKE UP
        • 艺用情感展 Sensation
        • 组织个展Woodcraft —exhibition of ZUZHI
        • 青苔-于吉个展 MOSS- Yu Ji Solo Exhibition
        • 太阳神经丛 Solar Plexus
        • 丁力个展 &刘真辰个展Dingli solo exhibition&Liu Zhenchen solo exhibition
        • 《共振峰——从聆听之形式到形式》FORMANT / FORMS OF LISTENING TO FORMS
        • 迟群 |方列丰 |张新军
        • 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
      • 2011 >
        • 北欧摄影展(上海站) NORDIC PHOTOGRAPHY EXHIBITION (SHANG HAI)
        • 另一种讲述---影像实录
        • 法国雷恩市影像艺术节中国参展单元
        • shanghai,I bought you flowers- Johan Attia solo exhibition
        • 手感4——学习方法Hands4—learning methods
        • “Touch Sound-触摸声音”互动艺术装置
        • “课间” --------- 艺术设计教育的实验性初探
      • 2010 >
        • 一个视界正在建设中
        • 控制
  • NEWS
    • Current >
      • "DRINKING A DRINK,SINKING A SHIP"
      • ‘AS IF TRYING TO CATCH SMOKE’ 追烟
      • PERFERMENCE of Yiquan Wang at NO APPLE NO SHOW
    • Latest >
      • 苗颖网络个展 --- 好爱,感觉不会再累了 YING MIAO ONLINE SOLO SHOW-- MEANWHILE IN CHINA, SO IN LOVE, WILL NEVER FEEL TIERED AGAIN
      • 苏珊·安克 Suzanne Anker:系列讲座
      • 海德堡东亚艺术史主任 Professor Sarah E. Fraser 到访 “工具展”
      • 开幕OPENING: ART THAT HEELS - 2013 ELLE 25th ANNIVERSARY SPECIAL PROJECT
      • 开幕OPENING:星际大战-胡任乂作品 /THE WAR OF THE WORLDS -Hu Renyi Project
      • 开幕Opening:“群岛” "Archipelago"
      • 太阳THE SUN-E121.25 N31.12-民生现代美术馆Minsheng Moden Art Museum
      • OPENING- 太阳 THE SUN- PART1-'E121.48 N31.22'
      • Opening:机器视觉 Machine Vision
      • 群展“夜袭” 开幕之行为现场 Performance On Opening Of Night Strike
      • Opening:为了明日的聚会 All Tomorrow’s Parties
      • Opening: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的吸引人?JUST WHAT IS IT ABOUT THE END OF THE WORLD THAT MAKES IT SO APPEALING?
      • “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吸引人?&"期待再次见到你" "Just what is it that makes The end of the world so
      • 摄影师 Elin Høyland, Mads Nissen 开幕式讲座!lecture of Photographers On Opening!
      • 开幕Opening:“中山公园计划” 《隐性脐带》—2436a展 Zhongshan Park Project The Recessive Umbilical Cord—2436a exhibition
      • 艺用情感展 开幕现场 Sensation opening!
      • 青苔-于吉个展 开幕 MOSS- Yu Ji Solo Exhibition Opening
      • 组织个展Woodcraft —exhibition of ZUZHI 开幕opening!
      • 上海外滩美术馆:讲座-始于人际网络 RAM: Begin with Network
      • 太阳神经丛 开幕!Solar Plexus Opening !
      • 5月7日 关于声音艺术的座谈
      • 15:30, April 14th 现场声音表演sound performances
      • 《共振峰FORMANT 》 opening
      • 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 opening
      • 第三届北欧纪录片电影节上海外滩美术馆RAM展映
      • 北欧摄影展(上海站)开幕 NORDIC PHOTOGRAPHY EXHIBITION (SHANG HAI) opening!
      • 上海外滩美术馆RAM :影像之七嘴八舌Video Art in the New Decade Seminar
      • 另一种讲述—影像实录 开幕!
      • 来了参观团
  • Publications
    • Publish of the BOOK"News from Nowhere" 炸金花:叶甫纳书册发布
    • 吉福岛 GIF LISLAND-苗颖 YING MIAO
    • 炸金花扑克牌“News from Shiman” /叶甫纳 design: Funa Ye
    • 2013 ELLE 25th ANNIVERSARY SPECIAL PROJECT 2013 世界时装之苑中国创刊25周年特别项目
    • 磁场 :毕蓉蓉&张如怡 CONVERGING ENERGIES:Bi Ringrong & Zhang Ruyi
    • “末日”展集 brochure of "The end of world"
    • 艺用情感展 Sensation 电子画册
    • 太阳神经丛 Solar Plexus 电子折页
    • 晕轮效应 The Halo Effect 电子画册
    • 《另一种讲述—影像实录》电子书
  • Media Exposure
    • 2015 >
      • 艺术界 LEAP:New Directions Miao Ying and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Chinese Net Art
      • new museum Rhizome Today:Fav Links of 2014(part 5,Ying Miao and sis)
      • ArtReview:Miao Ying .gif Island V Art Centre,Shanghai 10Oct-10Dec
    • 2014 >
      • VICE:The Untapped Creativity of the Chinese Internet ,by Ben Valentine
      • 《artforum》苗颖:吉福岛 |Miao Ying:Gif Island
      • 彩虹幻象:培养皿中的未来人类世界,2014-10-18 ,文 ivyivymuami
      • hiart - hi人物:张天军
      • 《NUMERO大都市》探访工作室-张天军 青春安得不老泉
      • 《艺术时代》“历史与乡村”的历史批判与实践介入-2014 7-8
      • 《艺术世界artworld》面对身份困境的困境—关于轻罪与炸金花
      • 《艺术界LEAP》上.中.下 右册页
      • 墙报-
      • 《罗博报告》叶甫纳.垃圾花养成记-08传承特辑01
      • 《艺术财经》-造个景,画个妆,打打扑克:叶甫纳和我们村的那点事儿
      • [艺术财经-媒介]兴奋即挪用-叶甫纳策划
      • 《典藏读天下‧今艺术》潜望镜 P74-75 2014.5 姚梦溪/文
      • 《新周刊》艺术ART / 一个重口为历史女青年的乡村考察 孙琳琳/文
      • ARTFORUM《叶甫纳-炸金花 》
      • 《hi art年中盘点》上半年最活跃的10间非营利空间
      • 雅昌arton-头条(艺术非营利调查报告之二)独立艺术空间在中国
      • 《艺术世界artworld》丁乙:我的理想就是要培养有理想的学生
      • 燃点randian-online:非盈利机构的悖论 feature the not for profit paradox chao jiaxing
      • 《上海壹周Shanghai Weekly》No.686 , 2014
    • 2013 >
      • 《ARTFORUM》500WORDS 叶甫纳谈自身创作
      • Blouinartinfo ELLE's-Shoe-Fetish-Show-Art-That-Heels-Opens-At-V-Art-Center
      • hi art : 超城空间、久画廊、零艺术中心、器·Haus空间、视界艺术中心
      • 《艺术世界art world 279》《群岛、星丛、与块茎:放弃策展的展览》
      • 《去界的风景》陆兴华/文
      • 《艺术界LEAP》事物状态 THE STATE OF THINGS 群岛/孤岛 上海.Shanghai
      • 《ELLE 世界时装之苑 》25Anniversary Issue- 高跟鞋的力量 ART that hells
      • 《NUMERO大都市》梦的筹措
      • 《艺术时代 ART TIME》-太阳THE SUN
      • Blouinartinfo-the sun-plaster-cast-artist-tang-dixin
      • Shanghai Daily-Yang artists get back to nature
      • 上海壹周 [镜象]一场影像的梦ANIMATION EXHIBITION
      • 《ARTFORUM》王忠杰个展
      • 巴莎艺术BAZA ART 机器视觉
      • ELLECrossover of Funa Ye
      • 套在美术馆里面的电影院
      • Blouinartinfo: The best works from around the world for march 2013-Funa Ye fro V Art Centre
      • Blouinartinfo< Machine Vision >at V Art Center by Sam
      • 《LEAP艺术界》夜袭Night Raids
      • 艺术界LEAP事物状态
      • 《ARTFORUM》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吸引人?
      • hiart 不尽兴 视界艺术中心上演“世界末日”第二展
      • 《艺术当代CHINA ART》调侃“世界末日”&时间之力
      • 《艺术当代CHINA ART》遭遇变更,再谈‘规则’
    • 2012 >
      • 上海壹周 [格调]他们的“末日”
      • 上海壹周 [关注]‘末日’来临前
      • 《ilook》究竟是什么使得世界末日如此吸引人
      • 《财富堂》上双中山公园特展2436a展FORTUNE ART ZHONGSHAN PARK-2436a
      • CHINA DAILY :Zhongshan Park Project—2436a exhibition in V Art Center
      • 《艺术界LEAP》&《时尚芭莎艺术BAZA ART》:“艺用情感展SENSATION”
      • 《艺术界LEAP》木工-“组织”个展
      • ARTFORUM:于吉个展“青苔”
      • 《艺术当代CHINA ART》 大于展览的太阳神经丛
      • HYPERALLERGIC: Building Networks Between Europe and Asia
      • ARTFORUM《共振峰FORMANT 》
      • 《艺术财经》:丁乙推荐板块:迟群、刘辛夷、于吉、潘小荣
      • 《艺术当代CHINA ART》“晕轮效应”
      • “晕轮效应” @叮当猫 Art-Ba-Ba
      • “迟群/方列丰/张新军” @叮当猫 Art-Ba-Ba
      • Randian-online: 凯梅Wang 为《晕轮效应》著文
      • ARTFORUM:学习方法
  • About
    • About V Art Center
    • Download
  • Contact
图片
单击此处进行编辑.

学院之光

文/滕昆 图片提供/超城空间、久画廊、零艺术中心、器·Haus空间、视界艺术中心

当我们对画廊不再陌生,画廊已经意味着更多。商业,学术,推广与研究,不一样的“终极目的”让画廊展现着不一样的姿态,通过这些差异,我们寻找共同与不同,并试图将画廊“分门别类”。在本期“Hi画廊”中,我们寻找或多或少与“学院”保持着相对紧密关系的画廊,并试着去寻找“学院”带给他们什么,他们又用怎样的方式反哺“学院”。而不可避免的,在我们的选择中出现了如器空间与视界艺术中心一样的非营利机构,我想这是“学院”带给画廊业的额外馈赠,也只有这样才真实而完整。


总有一些不同的际遇

十年之后,零艺术中心潜心打造着自己的品质。2003年,在连续考察过宋庄与798之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李象群决定在798开一间工作室,一方面能整理并储存自己已经在旧工作室放不下的作品,一方面也为他的学生们提供一个更为“好用”的空间。这间老工厂里的旧食堂开阔的空间与难得的挑高让同在798的朋友们相信这是个理想的展览场所,于是在接连的“展览”之后,零艺术中心取代了“工作室”。李莫唯一边为李象群整理学术脉络与艺术线索,一边借助展览空间为雕塑艺术家乃至青年学生们年复一年提供着优质的展览空间。李莫唯说,明年的零艺术中心将带来不同的视角,而优秀艺术家的个展也将在零艺术中心上演。

久画廊在六年之后以专注经典作品的姿态吸引着众多关注。2007年,游历回国的艺术家袁加和他的朋友们在偶然得到的酒厂空间开办了久画廊。谈到开办画廊的初衷,袁加说,久画廊从最开始就定位于为创作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作品服务——在他看来,这一时期的作品,是老一辈艺术家们创作的活跃期,作为艺术家而言,这一时期的作品往往充满激进的探索,而这一点并没有在当时日渐火爆的艺术世界中有所体现,同时,因为家庭的缘故与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特别关系也让袁加决定照着他们寻觅出的方向前进。如今,久画廊将视野放宽到同样有着深厚的学术价值,并身居体制内而未受到市场直接冲击的青年教师艺术家身上,在拓展画廊事业的同时,丰富着画廊的风格,完备着画廊的体系。

2008年,以中国第一个建筑画廊面世的超城空间由有着浓郁学院派风格、身兼建筑师、建筑理论作者和艺术家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车飞与章雪峰共同创立。身居798的超城空间的创立初衷定位于“广泛关注当代艺术、建筑和设计,承办展览、教育、出版和公共文化及交流项目,并成为当代艺术与设计最具活力的前沿阵地”,并希望通过展览形成的国际性交流,推动建筑、设计与艺术发展。强调学术性的选择与对作品价值深入与长远的关注,让超城空间经历了多年入不敷出的经营窘境,而章雪峰说,他们愿意不断分析和归纳中国不同阶段艺术作品在当时发展阶段所起的学术意义和对中国艺术发展带来的影响,他们更在意以推介者和组织者的身份推动建筑、设计与艺术的跨界与融合,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完成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分析和呈现。

隶属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V ART CENTER)的非营利机构视界艺术中心在莫干山如今拥有两个空间近4年。执行总监巢佳幸说:他们关注正在发生的艺术形态,并希望可以为新兴的个体或观念提供展示平台。学院的支持和让他们可以不必在场地成本上耗费太大精力,作为平衡外界和空间关系的丁乙老师可以使她放手地选择、推进展览项目。在每年的三月和九月两档,空间着重呈现的两档项目群展,由巢佳幸策划,她说:视界艺术中心愿意为年轻状态的艺术家们提供发生交流平台,并记录与呈现他们的态度和观点,而即便是难以理解的形式语言,视界艺术中心都将为他们寻找契合解读的展示形态。接下来,巢佳幸计划随上海环境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两个空间的不同职能:一个着重于讨论已被提及而有待深入的话题,清晰空间学术方向;另外一个则保有气氛与开放态度,并在强调独立的前提下增加空间的活跃度。

相对而言,器·Haus空间虽然也有一位来自四川美术学院的创办者并同为非营利机构,但是却相对与“学院”保持着距离。艺术总监倪昆在接收采访时强调说,我们只是一家非营利机构,我们只想为艺术家提供一个平台。强调研究性的器·Haus空间在一系列的实验性学术展览之后赢得了口碑,而2007年搬入新空间的器·Haus空间对于艺术家有着明晰的“区别对待”原则:对于年轻艺术家,器·Haus空间不吝扶持与帮助,而对于成熟艺术家,器·Haus空间则侧重于对艺术家独立语言探索与独立概念的评定,他们将未来的展览形式设定为“年轻艺术家的扶持展览”与“三十岁以上成熟艺术家的独立项目”。


作为一种平台

每一间画廊都有自己的梦想,而梦想总是崇高。不一样的画廊有不一样的倾向,而共同的是,如果说商业的成功对于“画廊”而言是一种美好的彼岸,那么“专业”则是寻找彼岸的指南针,那些不一样的“倾向”就像是梦想的标签,而那些有所坚守的方向则如同明灯,在前行的路上闪耀特别的光明。

有着更为紧密的“学院”身份的画廊总有一些特别的气质,无论是创始人在“学院”的职业身份,还是有着上下从属关系的指导背景,稳定的职业关系带来稳定的发展,同时带来的还有稳定的目标性。在本期选择的艺术机构中,受访的主人们不约而同的说,希望将自己的空间或者机构作为一个平台,为艺术家提供展示,向公众揭示更多的现实与可能。

身份当然带来了便利,久画廊负责人袁加在受访时并不讳言自己的优势——与学院多年的密切关系,以及与来自学院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家庭关系与私人关系,这让久画廊得以展出老一辈艺术家们更为真实的作品,并得到展出美术馆级作品的机会。袁加说,作为画廊当然不能避谈商业,而学术与商业向来不可分割,学术是一种高级的商业。恰恰是把握学术的高点,久画廊从创立之初便维持着盈利,这种盈利显然来自于画廊的精准定位。

零艺术中心负责人李莫唯也坦言借助于艺术家李象群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艺术中心即便只展出雕塑作品或装置作品,也有极为优渥的选择条件,同时来自学院的研究体系也让零艺术中心在学术层面掌握着大量的资源。为老一辈艺术家提供展览机会,与为体制内的雕塑家们寻找展示可能,让久画廊与零艺术中心特点鲜明,他们回避了从浩瀚的艺术家资源中寻觅合作对象的芜杂,而是得以忠实于自我的展览要求与为画廊拟定的学术线索,有选择的完成展览,而与此同时,也进一步强化着画廊的方向。作为一种平台,久画廊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填补着一方当代艺术的空白,而零艺术中心则在寻找着雕塑或装置艺术的别样出口。

超城空间在保有自我气质与市场选择间坚守前者,即便面对的是难以为继的低谷,仍然怀有希望。而对于非营利机构视界艺术中心与器·Haus空间而言,独立、实验与先锋则是他们唯一坚守的原则,在最大化发挥自由度的前提下,“保守的”、并小心翼翼的面对着市场诱惑。

便利同时带来责任。袁加说,私人关系可以保证老艺术家参展,却无法保证一定能展出最好的作品。袁加希望久画廊可以展出能代表艺术家“真实”的作品,在他看来,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与当代年轻艺术家们一样火热,而正是循着这样一条线索,袁加说服了一位又一位前辈艺术家,而他们的信任又让袁加对久画廊提出更多的要求,从更为深入与全面的角度提供着作为一间画廊所能提供的最佳服务。而对于李莫唯而言,保持零艺术中心的展览质量与展览频率同样重要,借助于体系内的资源优势,零艺术中心不乏寻求展览空间的优秀艺术家,李莫唯说,很多时候体制内的艺术家因为生活上的安逸容易失去野性,尽管作品绝对优秀,但是往往缺乏对当下的态度与判断,而零艺术中心希望呈现的是一种“当下”的境况,随着品牌价值的提升及艺术方向的明晰,李莫唯不得不在展览中进行取舍,这是对当代艺术负责,是对零艺术中心负责,当然也是对艺术家负责。


学院,作为一种开端

将画廊视为一种“事业”,画廊主需要“指导”并“制造”艺术家;而视为一种“产业”,画廊主同时面临着亟待培育的市场。在“制造者”与“推动者”之间,画廊的流水线作业繁杂而艰难。作为“艺术”的初产地,学院往往是这条流水线的开端——这种开端既意味着“艺术家”由此而生,也意味着大多数画廊主们也由此走来。“学院”的背景在为画廊主们带来丰厚人脉资源的同时,也往往影响着他们的艺术选择,这些与他们创办艺术空间的初衷与坚守交融在一起的优势与选择,让他们风格清晰,又彰显着无畏的斗志。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